主宰中國傳統社會的,一直以男性為主,女性只是擔任服從的角色,沒有任何地位。但時至今日,男女地位已一樣平等,不論中外,也會看見不少女性擔任重要官職。其實,在中國成語中,有不少是形容女性,這回就讓女性站起來吧!
-
垂簾聽政
(除了武則天外,清朝的慈禧太后也是垂簾聽政的代表人物。)
中國傳統思想認 女性只會做家務、照顧小孩,但中國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顛覆了傳統,向男性證明了女性的工作能力。在唐代中葉,唐高宗體弱多病,於是經常無法上朝管理朝政,令奏章堆積如山,朝政混亂。高宗的皇后武則天, 人機智聰敏,她認 「國不能無君」,國事不能沒人處理,於是親自批 奏章,決定朝廷大小事情。後來,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則天就在御座後面設置座位,四周掛上簾子,令她也可以處理朝中事情。當時人們將武則天和唐高宗並稱 「二聖」,代表他們地位一樣高。「垂簾聽政」這成語,今天多指女性在幕後管理政事。
三遷之教
多次為了兒子的教育而搬家,不知道搬運費要花多少?)
不管是詩句「慈母手中 ,遊子身上衣」,還是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都讚揚母親的偉大。數中國母親的典範,非孟母莫屬。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小時喪父,由母獨力撫養成人。孟母非常重視孟子的教育,在孟家附近,有一塊墓地,經常有出殯送葬隊伍經過,於是孟子也照辦煮碗,模仿送殯隊伍和親友哭哭啼啼的樣子。孟母看見後,擔心會妨礙孟子唸書,就搬到城內居住。剛搬家不久,附近經常傳來的叫賣聲,又令孟子分心,和鄰居玩買賣遊戲起來。孟母認 孟子在鬧市中也難以集中學習,於是又遷到學宮的對面居住。搬家後,因 附近經常傳出讀書聲,孟子也安心唸書,有時候更跑到對面學宮看人家上課。孟母看見兒子用功好學,便把孟子送到學宮學習,孟子最後亦終於成 有名的儒士。成語「三遷之教」,或「孟母三遷」,就是形容母親希望孩子成才,而落力為他們選擇良好學習環境。
- 女中堯舜
(陳馮富珍出任世衛局局長,她的辦事能力有目共睹。)
子曰:「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但成語「女中堯舜」的主角,卻完全推翻這個定律。北朝英宗的皇后高太后,性格賢惠,做事大公無私。高太后的弟弟在宮中任官,有一次英宗打算擢升他,但高太后阻止,認 依弟弟的才能,擔任現職已很不錯。英宗死後,高太后兒子神宗即位。一次神宗打算為高家興建大宅,但被高太后拒絕;即使後來神宗賜地蓋屋,高太后也沒有動用國庫。有一位大臣被罷官後,拜託神宗的奶媽向高太后求情。高太后見狀,對她說:「你是來干涉朝政嗎?是的話,我就要殺你!」結果奶媽嚇得不敢說下去。有史書認 ,高太后臨政九年以來,令朝廷清明,國家穩定,並稱讚她是「女中堯舜」。於是「女中堯舜」就指婦女中的傑出人物,多數用以稱讚當權女性。
- 我見猶憐
(除了女性外,小狗的模樣也是「我見猶憐」。)
女性形象亦剛亦柔,當中楚楚可憐的模樣最令人心動。晉朝時,桓溫公出征四川,將當地君主李勢的女兒擄掠回家,迫她為妾。但桓溫公的妻子南康公主生性暴躁善妒,於是桓溫公要把李姑娘收藏在家裏書房的後面,並要她足不出戶。李姑娘懷著國仇家恨,又無法復仇,心中鬱悶。另一方面,南康公主聽到丈夫有新寵的消息,於是帶同幾十個丫鬟找李姑娘算帳。南康公主破門而入,李姑娘平靜的轉過身來,令公主當場愣住了:李姑娘有一把烏亮及地的秀髮,雪白的肌膚,還有堅定的眼神。南康公主馬上放下手上的刀,向李姑娘說自己也動了憐憫之心。李姑娘反說:「國破家亡本來就不該在這裡享福,如果你今天殺了我,正讓我以死報國。」李姑娘的話感動了南康公主,於是默默地帶人離開房間,此後對李姑娘相當友善。因此,「我見猶憐」就是指女性儀態動人,令人喜愛,現在也可以形容小動物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
- 河東獅吼
(「河東獅吼」這題材特別,曾被改編拍成電影。)
面對兇惡的主婦,我們說她是「母老虎」,也可說她是「河東獅」。宋朝有一位文人叫陳季常,字號「龍丘居士」他最
所謂「人人頭上一片天」,不管是男或女,都可以有自己的性格和成就。女性們!別要再躲於廚房或家裏,只要懷著信心,必定可以闖出自己的天空! 人熟悉的,就是他非常怕老婆。他的老婆柳氏,十分兇悍,又重妒忌心,加上對丈夫十分嚴厲,動輒大發脾氣,經常讓陳季常手足無措。大文學家蘇軾是陳季常的好友,知道他怕老婆,就寫了一首詩取笑陳季常:「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也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因 柳氏祖籍河東,於是以此暗指柳氏;至於「獅子吼」,本來比喻為威嚴,但落在柳氏身上,就變成兇悍的意思。因此,「河東獅吼」就是比喻妻子發雌威,同時嘲笑怕老婆的人,還有人把怕老婆這個行 稱 「季常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