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最近發表的《公屋輪候冊上輪候逾三年租戶的生活狀況》調查發現,超過七成未有領取綜援並正租住私人樓宇的貧窮家庭(俗稱「N無家庭」),平均輪候公屋超過四年,但仍未獲編配任何公屋單位。
由於政府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缺乏為低收入家庭解決住屋問題的紓困措施,因此樂施會促請政府即時提供租金津貼,並研究興建臨時房屋的可能性,為輪候公屋逾三年而未曾獲配公屋單位的「N無家庭」提供臨時居所。長遠而言,政府亦應增加興建公屋單位的數量至每年不少於35,000個。
輪候公屋時間遠超預期
是次調查訪問了501個受訪者,結果顯示73.7%的受訪者雖然平均已輪候公屋4.4年,但仍未獲得第一次編配公屋單位。其中,約76.7%個案甚至未經歷核實配屋資格的程序。
另外有26.3%受訪者在平均輪候4年半之後,才獲得第一次編配公屋單位,其中近78%的輪候時間比政府提出的三年目標時間為長。而在所有受訪者中,只有8.6%在平均輪候5.2年後獲得第二次配屋。
N 無家庭輪候公屋有排
樂施會總裁余志穩表示,政府應該向貧窮家庭兌現輪候三年獲得編配公屋單位的承諾。
署理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表示,超過73% 的受訪貧窮家庭輪候超過四年,仍然未曾獲編配任何公屋單位。
N無家庭負擔較高住屋開支
調查發現受訪貧窮租戶的「租金佔入息比率中位數」為30.1%,較香港整體私人樓宇租戶的同一項比率24.3%為高。同時,他們所租住單位的平均呎租,亦直逼市區的大型私人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