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人事幾翻新」,真正道盡了香港教育界10年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教學語言方面,由1998年9月開始,香港採用母語教學的中學由約70間增至約300間,惟母語教學的成效一直受到各方的質疑,引起社會強烈的迴響。政府經過檢討後,上月公佈的教學語言微調方案,亦成為近來教育界最炙手可熱的話題。支持微調的團體認為新政策能讓學校在符合指定的條件下,改以分班、分組、分科、分時段的多元模式訂定校本教學語言,減低現時中中和英中的標籤效應,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學校可能會一窩蜂增設英語教學的科目,未能配合學生的適應能力,增加老師的工作量。其實十年來,讓社會投入大量的資源、時間和精力的教育轉變又豈只是教學語言一項,舉例教學材料方面,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師生的教學不只局限在傳統的課本上,學校的資訊科技配套設施,讓師生可以利用多媒體電子資源進行教學,闡明各學科上的概念,增加學生的學習成效。但伴隨而來的,卻是資訊科技的滲透性,導致教學用途外,新一代更熱衷利用網絡與朋友聯繫友誼及建立社交,帶來了新科技使用問題。大家要如何自處,實在是一大考驗。下面將會以近年政府推出的教育政策出發,逐一分析各項現象,並討論現今教育新一代要面對的挑戰,也會提出大家可以參考的方法。筆者更邀請了香港學校網絡總監黃寶財教授,為大家討論香港資訊科技教育的現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至於擁有豐富服務青少年經驗的資深社工阿信,則會分析青少年對網絡世界的看法和給予家長專業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