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女兒小晴用電腦打字,說在撰寫英文作文。香橙爸爸眼見她施展「單指螳螂功」,瞄準每粒字母使勁地按,看來還挺純熟,打字速度還可接受。如果小晴只著重速度,「單指螳螂功」已算達到效果。
香橙爸爸向小晴提出:「你這樣打字,長遠是學不會的。」這句話開展得差勁,小晴情緒反應即來,略帶晦氣說:「我都唔識!」香橙爸爸讓氣氛稍稍冷卻,就用電話展示鍵盤指法圖,再溫柔邀請小晴用食指感受一下F和J鍵上的凸字。在沒有給小晴空間蘊釀思緒下,就笑著說:「你試試,練幾天就可以跟爸爸媽媽一樣懂得打字。」可能活像爸媽是很大的吸引力,小晴把雙手放上鍵盤,對著指法圖,非常仔細分辨什麼手指負責什麼鍵,最後花了一小時才打完一篇不足200字的短文。
學習知識和學習技能不同,知識可以靠記憶吸收;技能則必須靠重覆練習,相關的大腦神經元才能妥善接駁和通電,漸漸生長成粗壯穩固的神經網絡,令動作純熟。就像香橙老師現在使用倉頡打字,眼睛不用看著鍵盤,甚至不必花時間拆碼,手指自然按對位置,然後文字就在熒幕出現。相信各位都有類似經歷:輸入密碼、縫紉、彈鋼琴、刀功等,都是靠重覆練習,動作才會熟練。
如果不阻止「單指螳螂功」繼續發揚光大,使用「單指螳螂功」相關的神經網絡就會因動作不斷重覆而越長越發達,「螳螂功」就會成為小晴的壞習慣,到要改正時,就要先花氣力把大腦神經連結解體,再重新接駁新的神經網絡,要花的時間和心力就會比現在多得多。
無論是子女還是學生,發現孩子有壞習慣時,香橙都有責任盡快提出。因為壞習慣一旦遲了修正,日後要改就更加困難。事關重大,不能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