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績表,發展腦效能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有家長朋友展示其孩子的成績表,仔細看看,原來跟50年前的成績表沒大差別,只是由分數轉為等第,用意都是告知學生其對所學知識在某一時段的掌握情況;也讓老師、家長、身邊人對同群組的孩子作比較;學校在行政及資源分配上作篩選。對學生個人而言,作用何在?
真以學生為本?
現在很多學校都認知應以學生為本位,所以將成績由分數轉為等第,減少學生比較得的差異;根據學生成績分班、分組,因應其能力剪裁課程及教法;調撥資源以支援成績較差、能力較弱的;透過分析成績等第,提醒家長對學生的留意和管教方向等。上述安排,看似已符合了「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但仔細想想,上面的安排全是由學校、老師、家長為主導,而學生卻是被動的。這樣真的是「以學生為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