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一日千里,全球的樣貌也瞬息萬變,過往認定是天方夜譚的科技神話,如今都化為現實。這些改變也令普遍人際關係、企業組織、生活方式、工作型態等,都起了天翻地覆的大變動。而且,這樣的變動分分秒秒都還在不停的演進中。各行各業的形態持續變化,各種挑戰與機會推陳出新,孩子面對的未來,有可能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所無法想像的。那麼,要如何培育孩子有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甚至可以脫穎而出呢?此時此刻,若教育再不火速求變,將導致孩子面對新世界無所適從,進而喪失競爭力、機會與成就。本文嘗試從多角度探討香港青年人的競爭力問題,包括:何謂競爭力、香港青年的競爭力如何、其強弱機危在哪、外國對加強競爭力的探討、如何加強本地青年的競爭力等。
何謂競爭力?
面對 21 世紀新型態經濟發展的挑戰,年青人要具備哪些特長,才能加強他們的競爭力?有人說培養學生思辯能力、表達與解決問題能力,已經成為新世代教育的核心關鍵。談到「競爭力」,那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名詞,並沒有統一的說法和界定。當年「蘇秦約縱」,靠的是數十篋藏書、太公《陰符經》、刺股苦讀、追求抱負、失敗激發、口才便給等因素,終能成就大業,達成「六國大封相」。但時移世易,今天競爭力所指,已自不同。簡而言之,競爭力是對象在競爭中顯示的能力,因此那是一種相對指標,必須通過競爭才能表現出來。籠統地說,競爭力有大有小,或強或弱;但真正要準確測度出來又是比較困難的。談到青年人的競爭力,即青年在面對獨立生活和社會變化的情況下,所需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青年競爭力不是以成敗作結論,更不是對個人或其人生的總結。競爭力必須因應青年在成長中所面對的不同情況、困難,從中改進、學習,才能保持競爭能力。競爭力是個比較的概念,並且所涵蓋的範圍多元且廣泛。本文主要討論在香港教育場景底下青少年人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