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月前「借鑑前車,為STEM教育正本清源」一文提出建設STEM教育的「共同願景」(shared vision),應該包括在教育改革宗旨目標的共識,更重要的是要包括提升整體參與教師和持分者在應對教育改革所需的專業能力。
本學年筆者獲教育局邀請,借調參與由同文梁偉業老師帶領的「設計與科技科卓師工作室」,目標是調研教師在推行強調綜合、應用和實踐的「科技學習活動/設計與科技習作」時所需的專業能力,重點是在「設計過程」(Design Process)之中的教導「問題界定」(problem identification)和「運用實體媒介進行意念產生」(idea generation with tangible media)這兩個環節的教學技巧。除了梁老師、在下和另一位卓師鄧智光副校長三位正副組長外,「工作室」邀請了十位「設計與科技」科教師」,共同參與理論建設和提升課堂實踐的工作。在過去一個學期,「工作室」進行了多次講座、研討、觀課和議課活動,在這些調研工作中,筆者越發覺得有回顧「科藝創建師」習作課堂教學法的需要,然後建基於這些框架,比對觀課和議課所得,再與各位分享!
STEM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 21 世紀所需要的創造力、協作和解決問題能 力,以及使他們具備創新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為香港和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 因為香港需要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和日趨劇烈的國際競爭,所以香港科技教育學 會建議通過「科藝創建師」習作(STEMaker Project),培養學生成為高質數、具 創意和視野廣闊的人材,提昇社會的競爭力,臻善生活,迎接未來。因為「科藝創建師」習作是牽涉不同的教學元素和不同的活動,活動過程 中隨着學生的不同進度和發展,存在着很多的不確定,無可置疑這是對教師的能 力有着很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