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偶爾在社交網站發了一句牢騷,嘆息一下工作、生活之疲憊,沒想到竟引起了眾多好友、家人、昔日恩師的回應,當中一句「不經一番寒刺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不斷在我腦海重複湧現 ─ 但現狀真的有「寒刺骨」般滋味嗎?
這教學生涯的第二個年頭,有幸成為一位副班主任。新老師,總離不開被學生「培訓」,學校總不缺那些特別天真活潑的學生,他們總不會錯過老師上課的每一個細節,任務是找到老師不小心說錯的一句話;也有些特別熱愛學習的學生,在每一刻的停頓都要與鄰座同學熱烈討論;還有不少很有責任心的學生,生怕不懂做家課、欠家課後令老師心靈受創,故不得不於廣大互聯網上參考一二。
我質疑自己,我想我力有不逮,我恨鐵不成鋼,我想改變這現況—不過,這不過是一個小風波而已。
我學習扮演一位中醫師,對學生「望、聞、問、切」。看著我班學生的精神面貌,試著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細問學生的生活、社交問題。沒想過這種年紀輕輕的孩子們,一個又一個,背後竟然隱藏著很多的不如意,他們或許學業未精,他們或許未能如其他小孩子般輕鬆學習,他們或許家境清貧,他們或許家庭關係欠佳,他們或許未能融入朋輩的圈子⋯⋯
然後,再嘗試把自己化身為一位慈母,聆聽著子女的種種困難,一個又一個,真摯的分享,聽到善良的孩子訴說著自己一直以來的委曲,學習障礙為他帶來的痛苦,旁人的不理解;而他選擇以笑掩飾這痛。他的乖巧、真誠,令我有多動容,也有多受寵若驚,我們的相遇,不過只短短兩月之事。我把紙巾遞上,多希望能把他的傷痛抹去。
這刻,我決定重建,讓這小孩子發光發亮,就當個巧手工匠吧!我們的學生或許被社會判定為一塊塊頑固的醜石。不怕!不要怕!對學生說,也對自己說。「別人未明白你的難處,但同時也未發現你的優點,你自己也找找看吧,它總會在你意想不到之處出現。」醜石,也有它值得被欣賞的美。
學生傳來信息,「我好多了,謝謝您!」突然這刻,哪管此時或晴或雨—我已嗅得梅花遠遠傳來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