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為了甚麼?這是一個我經常反思的問題,也是一個我跟不同教育界同工常討論的問題。
作為老師,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學。新畢業的老師,初進學校,總有一番雄心壯志,作育英才;但經過歲月的洗禮,每天得回到學校,為的只是讓學生於不同的公開試達標及檢討各項工作的成效。每天重複的工作,讓老師慢慢變成「教書機器」,慢慢失去教育的熱誠,也迷失了教育的方向。各位老師,是時候反思一下,教學是為了甚麼?
其實,教學的目的很簡單。教學就是為學生預備將來的生活。
學生未來需要甚麼才能生活?那就是二十一世紀的學習、生活及工作技能(下稱:二十一世紀技能)。其實,二十一世紀技能並不是一些嶄新的技能,大部分跟我們耳熟能詳的「九種共通能力」同出一轍。但是有多少學校發展的重點是這些技能?大部分學校仍然重視知識的掌握,技能的發展則仍未普及。所以,教育局推行教育改革已有十年,改革以推展到新高中,成效仍未如理想。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態度。要讓學生有所改變,重點不是政策、不是課程,而是在課室內發生的一切,試我們給予學生怎樣的學習經歷。說的就是我們要改變教學模式,同樣的課程內容、同樣的目標(掌握基本能力TSA),但學習方式需要改變。我們需要提供機會讓學生自行學習。老師要改變固有「自我保護」機制,相信學生的能力,接受世界的改變,與時並進,目光放遠點,為學生預備將來的生活。
教學是為了甚麼?教學就是為學生裝備,讓學生可以在未來世界中學習、生活及工作。想想,你的教學是為了甚麼?是否需要作出一些改變?
下一期專欄,我將會跟大家分享本校如何為學生建構二十一世紀的學習、生活及工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