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升呢」 - 伯裘書院資訊科技發展部首席主任 - 歐海健
「勤有功,戲無益」,自小父母已不斷的提點,玩是可以的,待你學有所成,工作順利時,你想怎樣玩也可以。但有哪個小孩不愛玩呢?雖然父母不許,但仍會偷偷的玩,當年我們愛玩的是超人打怪獸、十字界豆腐。但現時的小孩愛玩的卻是電腦遊戲,筆者看過最誇張的是一個六個月大的小孩也懂玩智能手機 (當然你會說你看見的只是三個月大的小孩,要鬥吧﹗),但這些小孩為何愛玩智能手機呢?是什麼吸引他們呢?是畫面?是聲音?還是那五六吋大的螢幕呢?
早年於報章看到有很多關於會考、高考狀元的報導,記者總會問他們的讀書心得,他們的回應多是上課專心,然後回家看看,那就可以了。當你聽到這裡,心裡總會很妒忌。但當你妒忌的同時,想一想你把讀書當成一回什麼事呢?是苦差,一想到要讀就想哭?還是你很想不斷的讀,越讀越感到有趣呢?筆者認為其實這跟「玩」是同出一轍的,玩是希望尋得快樂,在玩的過程中能夠「升LEVEL」,或許最終你未能得到什麼,但你會享受當中的過程 (其實你會盡你一切能力去贏);而讀書嘛,不就是同一道理嗎?
但現在跟年輕人談讀書嗎?大概不能用以上的說教吧﹗筆者不是一名愛沉浸於道德高地上的人,只懂向學生宣之以大道理,卻不理學生是否明白。我是入世之人,只希望能夠讓學生好好的學習。所以現在要進入他們的世界就要跟他們玩。既然他們喜愛「打機」,我們就藉著這一點,創作不同有關學習的遊戲,讓他們「打機」,最初的是數學速算遊戲,之後是中文、英文,現在我們要突破,就連最令人頭痛的中國歷史也轉化成遊戲。你跟學生說要讀書,效果成疑;但你跟學生說要挑戰他們「打機」,我相信他們會有興趣跟你鬥。之後就是他們學生群組之間鬥,試想想一隻關於學習的遊戲就由學生們不斷的玩,當中其實就是不斷的學習,他們會不知不覺的學了很多東西而不自知,情況就如有些學生明明沒有學過日文,但他們玩的遊戲總滿佈日文,而他們似乎明白那些日文的意思,甚至懂得說日文吧﹗筆者不是鼓勵各位同工一年一百九十日的上課天都要學生打機,課堂怎樣設計是大家的專業,但我認為作為老師的,我們要懂得改變自己及學生的心態,盲目的反對只會令你與學生的距離拉遠,要讓他們知道「勤有功,戲也有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