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協學校社會工作組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於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推行「戀愛通識課——中小學戀愛及性教育計劃」,透過有系統的課堂討論、互動劇場和模擬戀愛體驗學習等輕鬆活動,加強高小至初中學生對性別角色、戀愛與性等議題的認知和反思。計劃為教師及家長安排培訓活動,協助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和技巧,成為青少年戀愛路上的同行者。
青協學校社會工作組早前舉行「新世代戀愛及性教育研討會」,由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郭勤博士及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女士擔任講者,分享推動戀愛教育的挑戰、策略和新方向。
研討會上,公布「中小學生戀愛價值觀問卷調查」結果。在受訪的3,183名小五至中四學生,不足兩成(18.4%)表示曾經拍拖,當中近六成(59.2%)透露在12歲或以下已嘗初戀。雖然大部分學生期望擁有穩定長久的戀愛關係,但超過一半只能維繫短暫的戀愛關係,近五分之一(18.7%)更有「一腳搭兩船」的情況。
該項調查由青協學校社會工作組,以自填問卷方式訪問23間學校的小五至中四學生,收回3,183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的初戀對象為同學(72.3%)或經朋友介紹認識(11%),有6.2%的學生透過互聯網或手機應用程式結識初戀對象。
八成學生渴望長久穩定戀愛關係
調查亦發現,近八成(78.0%)學生渴望有長久穩定的戀愛關係,可是,在表示有拍拖經驗的學生中,近六成(57.5%)維持最短的戀愛關係為三個月或以下,另有18.7%承認,曾同時與超過一位異性對象交往。以上數據反映學生期望戀愛能長遠的想法,或與現實出現落差。
此外,近六成(59.0%)學生對兩性相處和戀愛感到好奇,超過七成(72.8%)認為戀愛是甜蜜愉快的;但同時有近四成曾為愛情問題感到困擾(40.1%),以及表示不懂得處理戀愛關係中的問題和衝突(41.1%)。
在受訪學生中,超過四成半(46.6%)表示個人的戀愛價值觀主要來源為媒體,包括電影及電視(28.9%)、漫畫及小說(12.9%)、互聯網(4.8%);受同學和朋友影響的佔24.8%;來自父母和學校/老師的比率分別只有16.8%及5.4%。
專責中、小學的青協青年工作者分享輔導經驗,指出部分小學生已經憧憬愛情,卻不知何謂戀愛,例如以為試過「傾電話」、乘搭校巴時一起坐便是「拍拖」;有些則不懂得如何恰當地表達好感,會以跟蹤、刻意碰撞等方式來向心儀對象「示愛」。中學生方面,有些學生一方面要求戀人專一,自己卻與其他人出現曖昧關係,甚至一腳踏幾船。同時,中學生的戀愛求助個案經常圍繞與另一半溝通和相處的問題,彼此期望與意見不同時,很容易起衝突和鬧分手,影響當事人的情緒與學業表現。
建議培養青少年正面戀愛態度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林小鳳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愈來愈早拍拖,對戀愛感到好奇,但同時又感到困擾,情侶衝突時不懂處理。為避免學生因缺乏正確戀愛價值觀和知識,造成對自己或戀人的傷害,建議在學生開始對戀愛課題感興趣時,按成長階段的特色,及早推行戀愛教育,協助學生從小掌握正確的戀愛價值觀。
林氏指出,是次調查發現學生對戀愛的認識主要來自電影、電視、漫畫和小說等媒介,或友伴間的分享,來自學校或老師的比例只佔5.4%。由於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身處校園,而他們的戀愛對象又大多為同學,故有需要加強學校在戀愛教育方面的功能,將戀愛教育與校內課程結合,以漸進方式講解性別角色、兩性相處、戀愛與性等議題,以互動元素與趣味性,引發青少年對戀愛問題作出深入討論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