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都是學障(SEN)學生:竟有90%以上學生能合作及投入學習
筆者不時都會到香港中、小學及幼稚園為參與「以腦為本」教學微技巧訓練的老師觀課與評課。前一陣子,觀了一節全班都是有學習障礙(SEN),如過度活躍、自閉、語言障礙、學習遲緩、情緒障礙等,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課。很多謝該老師願意讓我觀這班(其他老師見這班的情況都會望而卻步)的課。一般來說,以往其他的觀課者都不認為這班上課的情況理想,但以「客觀數據觀課模式」分析,那天的課比起很多學校正常班的課更為理想。
其實整課大部份時間都有學生不合作、發脾氣、不停說話,一般用觀感觀課的教育工作者便會覺得很亂、很不安(因其負責驚恐和不安情緒的杏仁核不停被刺激,導致網狀激發系統只留意「亂」和「不安」的情景)。但當觀察其實際現象、數據及行為變化後,我有下列發現:
(1) 上課首五分鐘,老師略述本課內容後,便請全班學生起立朗讀上課教過的詩,並一起做動作。只見初段有4位沒做,但中段時只兩位沒做,而完結前全班都有做-100%參與。這現象說明,SEN學生很多時不能留心、被周圍環境影響不能專注、老師的指令聽不到、記不住,倘若老師一見其不做、不合作便責罵、停止,他們一定永遠無法跟上。但這活動有分多鐘時間,周圍同學又一起做動作,分心不集中的同學被周圍環境影響(有動作、聲音,即視覺、聽覺及觸覺刺激),便會不自控地投入─利用SEN的弱點幫助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