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家長和教師參考的培育貼士
教師貼士
作為教師,首要是調節個人的觀感及想法,如:老師絕對權威的主導和控制課堂轉變為較平衡的師生互動角色,否則為了爭取控制課堂而不斷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學生產生衝突便無法上課;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學生較有衝勁及創意,善加引導能使課堂的活力提升。當然,要能適當地協調師生主導的比例,讓不同特質的學生有所發揮,同時有系統地進行學習,單是教師對本科的學科知識當然不足夠,更重要的是教學的微技巧。
其他的關注及安排包括:
- 營造較正面的學習環境,如多留意及讚賞學生的優點,而避免不斷批評缺點 (包括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者)
- 依據不當行為的嚴重性定優次,最嚴重的必須堅持,如生命安全方面,而較次要的便可彈性處理
- 提供清晰具體的行為改善支援系統,讓他們從反饋中即時了解其行為的合適程度,從而幫助其識別及掌握 (因前額葉功能弱便不易反思)。如:優異紀錄表、自我檢察表、同伴評估等反饋機制。
- 避免威嚇及責罵,因這樣會即時減低前額葉的供血量,降低前額葉的功能。建議將「倘若你唔停止講說話,我必定會罰你放學留堂!」轉成「今堂我們的目標是完成這五題數,五分鐘後我再回來看你完成了多少。」 (清晰、具體、認真,但沒刺激情緒)
-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的學生較難延遲其慾望,故即時的嘉獎、讚賞、慶祝 (如拍掌鼓勵、同儕擊掌、加分等)十分有效
- 由於前額葉功能也包括短期記憶,因此他們健忘,老師可建立課堂常規,如上課頭一分鐘收拾及喝水、其後兩分鐘鄰座輪流講述上一課內容、之後聽到老師拍掌聲便全班舉起右手回應及停止等,每次上課都如此,所有學生(包括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的學生)也能跟上及形成習慣,規矩便形成。
- 避免單一學習模式太久及減少自由時間,透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調節其學習狀態,如聽老師講授五分鐘、與伙伴回憶交流一分鐘、參與答問三分鐘、各同學自行做課四分鐘、起立巡視其他同學的答案/作品兩分鐘、再聽老師講授五分鐘等 (活動指令當然需清晰)
- 盡可能將要完成的功課、任務和活動列寫成易於操作/跟從的步驟,並展示在學生可參閱的當眼處
- 教授資訊處理及學習的技巧,如閱讀時圈起重點、分段記憶、寫筆記技巧、運用腦圖或思維組織圖等
- 教授時間管理技巧,如自定計劃、編排行事曆及定時檢討和修訂等。並於課堂中加強時間安排的意識,如為活動定時限、活動快要完結前加以提示等
- 定時讓全班同學就不當行為表達個人想法及感受,當然只針對事,不涉及人 (前額葉弱便無法易地而處,此安排有助他們理解別人的感受)
筆者曾為任教特殊學校的老師提供培訓,倘若能運用上述教學模式,班內縱有多位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的學生一同學習,紀律及學習情況也見井然。
家長貼士
作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孩子的家長,所承受壓力之大我們當然無從置疑,尤其是來自學校和老師的壓力。家長首要理解:
1.孩子的行為不等於其真心或有意的
2.很多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的孩子成長後都可以有美滿成功的生活
其次,家長需要更仔細的觀察和收集數據,以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