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假設不知道
老子(原名為李耳,字聃),是編者最敬重的一位古代中國思想家之一,老子的思想深度全面,層次比一般人更深,眼界也比一般人都要闊,儒家始創者孔子也曾拜會過老子,聽老子解說道理,可見老子的大智慧實在是非同凡享。相傳老子出生於西周末年的楚國,曾任守藏室(等同於現今的圖書館)的史官,讓老子可飽覽群書,學懂了豐富知識,因而令他對世事有獨特之體會。
老子對人生及待人處事之看法,於當時的社會可謂是十分獨特,例如大部份人認為人要表現堅強及適時要顯示出個人智慧,但老子卻認為我們必需時刻表現出柔弱及愚昧的一面,老子稱這表現是「大智若愚」,其於他的著作上說:大樹雖然強悍,但就是因它太強悍已被無形的風吹倒;反之,青草雖細小柔弱,但它能乘風飄揚,以柔制剛,比起大樹更能顯示出屹立不搖姿態!
老子的思想還有一點值得大家學習,他指出無論個人具備有多突出的能力,但總會有鈍的一面,情況尤如一把刀,有鋒利一邊的同時亦會有鈍的一邊,這是相輔相成的必然關係。因此,我們不能單看表面的個人之處,也不能把事情看得太刻板,應該靈活思考及圓滑地對待人或事。編者發現,原來有時候「不知道」比起「知道」更有價值,因為好多時我們會被「知道」阻礙了學習的機會,例如當有人想與我們分享,我們該以虛心的態度去學習及聆聽,就算所分享的之前已聽過,也
可耐心地再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