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一派位放榜,有27,676名學童參加小一統一派位,68.3%獲派首三志願,創改制以來12年新低。有大量跨境學童的北區繼續成為小一派位的重災區,而且今年特別嚴重,約200名本地學童被跨區派到大埔,幾乎全屬80網上水學童。以該網1,400人報名推算,料四分一被派到大埔。教育局首次為跨區學童設立「返回機制」,家長可為子女申請返回北區就讀,但先要放棄大埔的學位。由於機制不設自行選校,有家長擔心機制愈派愈差,子女會獲派北區質素較差的小學。
教育局在放榜前十日,才公佈設返回北區重派機制,處理手法接連大失分寸,其實北區學額荒不自今日始,早在多年前已陸續發生,問題浮現,無論是當區的區議員,還是立法會議員也曾示威抗議過,可是教育局面對北區學額嚴重不足的問題,沒有長遠的計劃,能拖就拖,終於弄至學額嚴重不足,在急逼之下,只好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說到底是教育局自己也不能作主,事實上,問題的徵結在於香港政府本身不能有自主的政策面對大量大陸來港的移民與旅客。
筆者一直以來都在港島及九龍上班,經常有同事問我:「你住那麼遠,上班不是方便,為何不搬出來?」我通常會這樣回答他們:「我住上水習慣了,況且上水地大人少,四周綠野,空氣清新,我是用時間來換取空間。」可是近來,尤其是自去年開始,每次坐火車回到上水,火車靠站,隔著玻璃門窗,已見到月台上黑壓壓的人群,準備衝進車廂,心情就會繃緊起來,每次幾乎都要跟衝進來的乘客打架才可以離開車廂,出到閘見到人肉長城般的水貨客拖住運貨鐵車,不是盤蛇阻路,就是橫衝直撞,弄得上水站猶如淪陷慘況。
時間不只換不了空間,而且在上水生活越來越辛苦,由於自由行消費帶動租金上漲,上水的民生用品,普通食肆許多都敵不過加租,紛紛結業,換成藥房金舖名店電器舖,如此趨勢,已成為全港各區的縮影。